漫话海绵城市(3)
日期:2015-11-17 发布人:
三个策略
顾名思义,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对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,并加以利用。

通过回顾前“海绵”时期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弊端,也就明确了“海绵”后的城市所要达到的目标,即:节约用水,缓解水资源危机;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,改善生态环境;减少和减缓雨水排水量,降低城市雨洪灾害。

海绵城市对雨水的管理一般采用三个策略:
一.对雨水采用源头控制,将多余的水渗入地下。

该策略利用了土壤的下渗功能,并且这个过程通常在场地内完成。雨水被直接引入植被区、浅洼地、排水沟或地面的坑洼处,水从这些地方渗入地下。

这种方法在补给土壤水分和减少庭院和绿地冲刷方面是行之有效的。为了更有效地运用坑洼蓄水的方法,景观设计应调整现行的标准和措施,不必再要求庭院和绿地平坦或形成微地形。


二.将多余的水储存在场地或附近地方,使其在较长时间内缓缓释放。

该策略首先将雨水导入一片滞留洼地(池塘),然后十分缓慢地将雨水释放出去,因而能够有效减少高峰水流量。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暴雨水向河流的排放速率。

三.合理规划开发使地表径流不会显著增加。
该策略是依靠谨慎的场地规划来解决暴雨水问题,其重点是:严格要求铺面材料,尽可能避免不透水材料的使用;限制密度比,保持开发土地和开放空间的平衡。

运用哪种策略取决于许多因素,包括场地的地形、土壤状况和开发计划的特点和布局,应该因地制宜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