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话海绵城市(1)
日期:2015-10-27 发布人: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城市之困——内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话还得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说起。

  

 

上图是大家熟知的水循环示意图。水从海洋、湖泊、大地和植物中蒸发形成云,随后又通过降水回到大地。一些水进入地下蓄水层或被植物吸收或回到海洋和湖泊,开始下一轮的水循环。

到达地面的降水主要由四部分组成。其中一些被植物表面拦截,这个过程称为截留;一部分直接被土壤吸收,这个过程被称为渗透;将雨水集留在地表一些小的凹地和洼地内的过程称为洼地蓄水;剩余的部分称为地表径流(下图)。

  

 
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越来越多的地面“沥青/混凝土化”,使城市中的大部分雨水不能回渗地下,而是进入雨排系统排入河流、湖泊之中。仅这一点对水循环的小小扰动,使城市雨水呈现出下面趋势:

l径流系数剧增。

 

l排水系统渠道化,使汇流时间减少,导致洪峰流量及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。

 

 

l洼地蓄水功能降低。

洼地蓄水是指在微地形的小坑洼处将地表径流拦蓄、滞留的一个过程。随着城市及其相关设施的开发,微地形被均衡填平,大部分洼地蓄水能力也就消失,不仅如此,还常常通过地形改造来“提高”排水能力。

如此一来,暴雨水在短时间内向城市排水系统汇集,在排水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下,只好聚集在城市道路上,形成“城市看海”景观。随着内涝越来越频繁地重现,“要面子,不要里子”、“没有城市良心”的吐槽越来越多,城市建设者也做出了巨大努力,城市排水效率在不断提高。但这种努力,并未使内涝现象出现好转,却引发了更严重的城市困局——水危机。